展馆介绍
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天河区天河路299号,落于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原广州亚组委办公大楼旧址,是迄今为止亚洲首家、全国唯一的亚运主题博物馆,也是目前全国第一家定级的公办体育类博物馆。
博物馆展出珍贵藏品、图片、影象资料2000多件(套)。据2022年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1767件/套,开展教育活动20次,参观人数10万人次。
现有1995件/套藏品主要为历届亚运会、广州亚残运会、体育赛事藏品,质量基本完整,少量藏品存在残缺现象,目前保存状态稳定。“亚运专题展”“亚残运专题展”“广马专题展”“冠军之家雕塑展”。
展区板块
《广州亚运会展》:全方位展示 2010 年广州亚运会申办、筹办到举办的全过程,包括申办历程资料、火炬传递盛况图片、开幕式闭幕式的精彩瞬间等,还陈列着亚运会首棒火炬实物、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的烟花炮仗、亚运会会徽的设计草图和成品等。
《广州亚残运会展》: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圆柱、中华世纪坛和人民大会堂宏伟壮观的背景图片,立体化再现国家领导人点燃广州亚残运会首棒火炬的历史时刻,中庭花园里还保留着首届亚残运会的圣火。
《广州马拉松赛展》:全景式呈现广州长跑文化的历史积淀、“广马” 的亮点和马拉松精神,展示了广州马拉松赛从起步到成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成长历程。
《“冠军之家” 体育雕塑展》:展出艺术名家为体育名家所做的塑像,生动传神地展现了广州体育冠军的个性特征和奋进历史与高光时刻。
展区特色
丰富的实物展示:拥有众多珍贵的实物展品,如亚运会、亚残运会的火炬、奖牌、吉祥物、比赛器材等,以及广州马拉松赛的相关物品,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体育赛事的魅力。
多媒体互动体验:设有青少年宣教互动区、VR 互动体验区等,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观众可以模拟体验体育比赛项目、重温赛事精彩瞬间,增强了展览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场景复原与氛围营造:部分展区通过场景复原,如新闻发布厅原址等,以及精心设计的灯光、音效和展示布局,营造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当年的赛事现场。
文化精髓
弘扬体育精神: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团结、友爱、互助的体育道德风尚,激励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卓越、挑战自我。
传承岭南文化:将岭南地区独特的体育文化元素,如岭南武术、龙舟、醒狮等融入其中,展示了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促进了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内容
亚运会与亚残运会历史:详细记录了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筹备、举办过程,以及这两个盛会对广州乃至亚洲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广州体育发展历程:通过展品和资料展示了广州体育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脉络,包括广州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中的表现,以及广州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就。
文化拓展
“体育文化 + 艺术” 融合:举办了《广东首届体育雕塑名家邀请展》《首届广东体育美展》等活动,将体育文化与艺术相结合,拓展了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
“体育文化 + 非遗” 结合:在 “十四五” 期间以 “体育文化 + 非遗” 为中心,唱响体育非遗三部曲,将岭南武术、龙舟、醒狮等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给广大观众,促进了体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
传奇故事
“阔阔真公主” 号的传奇:2008 年,仿古帆船 “阔阔真公主” 号捐赠给广州亚组委,2009 年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访 37 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取回 “圣水”,这些 “圣水” 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注入圣火盆中,象征了亚洲文明的大融合,而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出访船员在各个国家汲取 “圣水” 时所用的器皿。
广州马术场的建设与发展:广州亚运会结束后,广州亚组委和广州市政府引进香港赛马会对广州马术场进行投资建设和赛后持续经营,从化马场成为场馆赛后利用的成功范例,如今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背景下穗港两地合作的典范。
历史沿革
2010 年第 16 届广州亚运会和首届广州亚残运会胜利闭幕后,为完整保留 “两个亚运” 遗产,2011 年 12 月,广州市编委批准成立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博物馆。
2012 年 5 月 18 日,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3 年 5 月和 12 月,分别被广州市委宣传部、团市委授予了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和 “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 荣誉称号。
2017 年 7 月,经广州市编委会批准,正式加挂 “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 牌子,迈上从体育行业博物馆向体育综合博物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2020 年 12 月,获得中国博物馆协会颁发 “国家三级博物馆” 荣誉称号。
2022 年,获评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和 “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参观信息:
票务:免费
地点:广东省广州天河区天河路299号
开放时间:开放时间9:00-17:00,逢周一闭馆;
展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