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介绍
展区板块
序厅:介绍双清楼的历史背景和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的生平事迹。
生活场景复原区:复原了廖仲恺和何香凝在双清楼的生活场景,包括他们居住的阁楼、书房等,展示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
革命事迹展区:通过文字、图片、历史文献等形式,展示廖仲恺和何香凝在双清楼期间的革命活动,以及他们对民主革命的贡献。
文化艺术展区:展示何香凝的艺术作品,如《狮》《梅花》《高松图》等,体现了她以艺术为武器,宣传革命思想的精神。
互动体验区:引入投影、体感翻阅史料等交互体验设备,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展中获得多维度的感知体验。
展区特色
历史与艺术的融合:双清楼不仅见证了廖仲恺和何香凝的爱情,更是他们革命思想的启蒙地。在这里,观众可以感受到革命历史与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
互动体验丰富: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投影、体感翻阅史料等,增强了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
文化精髓
“双清”精神:取“人月双清”之意,象征着廖仲恺和何香凝清幽高洁的人生境界,以及他们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高尚品质。
爱国主义情怀:作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清楼展示了廖仲恺和何香凝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
历史内容
居住与命名:1897年10月,廖仲恺和何香凝在广州结婚后,暂住在廖仲恺哥哥廖恩焘位于南华西街的家宅。为了躲避喧闹,他们在天台搭建了一间阁楼居住,并命名为“双清楼”。
革命启蒙:在双清楼居住的五年间,廖仲恺和何香凝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后来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走上了革命道路。
历史见证:双清楼见证了中共三大期间共产党人在广州开展统战工作的光辉历史,以及廖仲恺和何香凝在推动国共合作中的贡献。
文化拓展
艺术创作:何香凝以画笔为武器,创作了许多反映革命理想的画作,如《狮》《梅花》《高松图》等,这些作品在双清楼文化艺术展区展出。
妇女解放运动:何香凝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1924年3月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广州举行,何香凝主持大会并发表演讲。
传奇故事
“大脚”结良缘:廖仲恺和何香凝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何香凝因未缠足而被廖家认为“不吉利”,但廖仲恺坚决反对,最终两人结为夫妻。
“双清”之名:一次中秋佳节,何香凝触景生情,写下“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于是将居住的小屋命名为“双清楼”。
历史沿革
1897年:廖仲恺和何香凝在广州结婚后,暂住在廖仲恺哥哥廖恩焘位于南华西街的家宅,并在天台搭建阁楼居住,命名为“双清楼”。
1902年:廖仲恺和何香凝先后离开广州东渡日本留学。
1922年:何香凝用父亲留下的一部分遗产在广州东山百子路10号建了一栋别墅,也命名为“双清楼”。
1923年:廖仲恺回到广州后,先后担任大元帅府财政部长和广东省长,双清楼成为国共两党著名活动家和国际友人商讨重大事务的场所。
1938年:日军入侵广州,双清楼被炸毁。
1982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双清楼正门墙壁泐石标记,上书:“双清楼,1897—1902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双清楼故居”。
2015年:双清楼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3月:双清楼举行改陈布展揭幕仪式,通过现代化手段展示廖仲恺、何香凝的革命事迹和生活点滴。
2025年3月:双清楼成功申报成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信息:
票务:免费
地点:广州市海珠区同福西路龙溪新街42号
开放时间:早上9:30-下午5:00周一闭馆
展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