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广州西城门瓮城遗址原是广州古城西城门所在地,位于中山七路与人民中路交汇处,即过去广州正西门的位置,是广州迄今发现唯一保存较好的明代瓮城遗址,1999年7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特点
建筑结构:瓮城为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是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该瓮城切面呈 H 形,南北长 50 余米,东西宽 18 米,中部被埋在中山七路路底,南段露于地面,北段紧依民居。
墙体构造:城垣内外由红砂岩石条包边,横竖错缝叠砌,以灰浆粘接,残存 23 层,墙芯以黄褐色土夯实,墙体宽 4.7 米 5.1 米。外壁向上斜收,内壁较直,墙体曾经多次修筑,南墙壁有一处拱形门阙,用白色花岗岩条石砌成,年代稍晚。
历史价值:是研究广州城市发展、明代城市防御体系和建筑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见证了广州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城市变迁。
经济价值:西门为广州东西轴线西部的端点,连接西关城区,在广州城西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当时城市的经济布局和交通状况。
文化价值:承载着广州的历史文化记忆,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沿革
始建: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 年),永嘉侯朱亮祖下令扩展广州城的时候,将西城墙修到了今天的人民路一带,并且在今天的中山七路东端开了西门,同时修建了“正西门”门楼。
明清发展:明代,广州为广东省城,是广东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广州城经历三次重大的城市改造,明末的广州城已初现今广州市古城中心区的轮廓。清代,将明代修筑的新城分别向东西延伸,南侧紧邻河边,加建东西鸡翼城,各长二十多丈,当时广州内外三城共建 18 个城门。
民国拆除:“正西门”门楼于 1913 年被拆除,1918 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后,拆墙修路,拆除了广州明代形成的城墙和城门,利用城基修建新式马路,广州 18 个古城门尽被拆,现只余越秀山上残存一千多米的明朝古城墙。
现代发掘与保护:1996 年及 1998 年为配合工程建设,先后两次对西门瓮城遗址南部进行发掘,清理出残存基址。2010 年后逐步开放,有关部门对西门瓮城遗址进行修复,并把这里修葺成下沉式地下广场,并在城墙周边建设景观小公园,方便市民参观游览。
知识拓展
游览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上午 9:00 12:00,下午 13:00 18:00,逢周一闭园(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景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