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63号光明广场负一层,是南越国时期珠江北岸的大型水闸,也是当时防洪、防潮及排水的重要设施。遗址由闸室、南北两侧水渠道及两岸连接建筑物构成,整体呈“八”字形敞开,南北长19.8米,入水口宽5.35米,出水口宽4.95米。
景点特色:
历史悠久: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构水闸遗址。
建筑技术精湛:水闸在材料选择、地基处理、结构设计等方面都与现代建闸标准基本相符,体现了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高超水平。
文化价值高:遗址上叠压有东汉、晋、南朝和唐、宋等晚期建筑遗迹,反映了广州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
游览必到之处:
水闸遗址本体:可以近距离观察水闸的结构和木料,感受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
展示长廊:通过浮雕、壁画、图片、文字和三维动画等形式,展示出土文物并再现发掘遗址的过程。
景点典故与历史背景:南越国是公元前203年至公元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该水闸是南越国都城南城墙的“水关”,用于防洪、防潮及排水。它利用珠江的自然潮汐规律,通过简单的木构设施实现防洪、排涝和引水的功能,体现了当时人类对自然水文条件的顺应利用。
游览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遗址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城市水利设施、南越国都城南界、珠江岸线变迁、古代水系治理以及古代木构建筑技术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科普教育价值:通过参观遗址和展示长廊,游客可以了解古代水利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旅游体验价值:作为全国首个在公共商业区内保护的历史遗址,游客可以在购物休闲的同时,感受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完美结合。
历史沿革
发现与发掘:2000年4月,考古人员在光明广场建设工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保护与展示:2006年5月,南越国木构水闸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6月9日,遗址正式对公众开放。2024年1月18日,遗址完成周边廊道的展陈提升,再次向公众开放。
后续发展: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工作不断优化,未来可能会考虑采用小批次的方式让市民游客“进罩”零距离参观遗址。
相关拓展
游览信息: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63号光明广场负一层。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14:00-18:00,周六、周日及节假日12:00-18:00。
预约方式:目前无需预约,免费开放。
遗址图览